近日,“第五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分组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就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四个分组会议内容涉及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最新进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理论及其应用,中国工程机械及车辆工程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技术创新,国际工程机械及车辆工程发展趋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成果等。我院胡永彪院长、张新荣副院长、焦生杰老师、赵铁栓老师以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的李运华教授、同济大学的王安麟教授、中南大学的胡军科教授和西安达刚公司的李太杰、博士力士乐的罗选民等代表参加了分组会议。
分会场一,就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学术交流,由我院工程机械系吴永平教授和赵利军老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长安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围绕分组主题作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电动叉车,电动汽车,液压夯实机,液压挖掘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平台等机械主要总成和关键工作装置的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稳定性分析,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以及仿真等。报告交流水平高,现场氛围热烈,尤其是来自同济大学程江琳博士的“Proceedings Drainage Pipe Retaining Shield and Improvement”报告和来自长安大学王斌华博士的“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boom structure of concrete pump truck based on cantilever conveying pipe theory”报告,以其良好的创新性和深入的理论水平而引起与会专家的深入讨论,掀起了报告会的小高潮。
分会场二,由我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张奕教授和顾海荣老师主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南大学和长安大学的专家和学生就车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李运华教授的“高铁铺轨车牵引系统的协同控制”、中南大学胡军科教授的“液压和我”以及长安大学张军老师的“无级变幅压路机性能研究”等将报告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工程机械学院杰出校友、博世力士乐(中国)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罗选民等全程参与了第2分组的讨论。期间,大会主席、工程机械学院胡永彪院长看望了参与讨论的各位专家,专家们肯定了工程机械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就工程机械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
分会场三,主要围绕中国工程机械及车辆工程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技术创新以及质量/成本控制与管理两个议题展开,由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张接信教授和贺朝霞老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以及长安大学的二十余位作者分别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宣讲。报告的内容涉及混凝土铺装技术工艺、长大纵坡路面汽车动力学计算、大压力差扩散流模型的分析与实验、柔性轮胎模型以及齿轮接触仿真、双轮振动压路机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汽车悬架系统优化等方面。来自同济大学的刘扶民博士生所作的“Improved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Multi-component Diffusion flow with Large Pressure Difference”汇报在现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他详细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基于LBM方法的大压力差多组分扩散流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将该模型与拉普拉斯定律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两组分层伯肃叶流进行了验证。长安大学董忠红教授 “Dynamic Behavior of Truck at Long and Steep Longitudinal slope Section”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某型卡车在长大纵坡路面上坡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不同负载、启动速度对汽车运行的影响,为复杂路面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参考依据。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院长胡永彪教授与同济大学王安麟教授就长安大学硕士生魏进的研究工作“Simulation on the Energy Recovery of a Hydraulic Test Bench based on AMESim”讨论了关于该液压装置的节能效率以及可靠性方面的情况。
分会场四,由我院公路施工技术与装备系陈新轩教授和丁智勇老师主持,会上刘洪海老师做了“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aving Parameters Influencing Mixture Compactness”、宋永刚老师做了“A New Technique for Pothole Patching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Purpose Equipment”的报告,内容有关圆形路面铣刨设备,包括圆形铣刨机,旧料抽吸储存,方面路面维修和再生利用,围绕这些研究工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国内各位学者的报告内容详实、观点新颖;讨论过程中,与会人员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同时针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与难点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通过一天的分组交流,参会人员皆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学术报告分会场
分会场一现场照片
分会场二现场照片
分会场三现场照片
分会场四现场照片
|